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闲居感怀

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沧

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吾庵。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慨,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般名垂青史,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人生哲理。

译文

我一生只知沉迷于古代书籍之中,直到年老时才深刻体会到世事的复杂与艰难,如今白发苍苍,却依然未能归隐山林,不知那青山之间,何处才是我的栖身之所,我的小小茅庵。

释义

首句“生平但识古书耽”表达了诗人一生热爱读书,沉浸在古籍的世界中的生活态度;次句“老至方知世路谙”则透露出诗人晚年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感受到世事的艰辛与不易,后两句“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吾庵”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未能实现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归宿的迷茫与探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年轻时的单纯好学到老年时的世事洞明,体现了人生的成长与变化,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白发苍苍、归隐无着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晚年时期,此时他或许已历经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在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刘沧作为其中的一员,可能也经历了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等挫折,从而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经历进行深刻反思与总结的产物,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