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尽还山面目,旱深穷见水根源。上一句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释绍嵩的《山间即事》,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木落尽还山面目,旱深穷见水根源。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间即事

宋·释绍嵩

木落尽还山面目,旱深穷见水根源。

岩扉不掩自多事,溪鸟无声亦断魂。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亚愚,号希有,又号石门,他的诗作多为描写山林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在宋代诗坛上虽不算知名,但其诗作却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树叶落尽后,山峦露出了它原本的面貌;干旱严重时,才能看到水源的深处,山岩的门户没有遮掩,却自找了许多麻烦;溪边的鸟儿没有声音,仿佛也陷入了深深的哀愁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前两句写木落山露、旱深水现,展现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后两句则通过岩扉不掩、溪鸟无声,暗示了世事的纷扰和内心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前两句“木落尽还山面目,旱深穷见水根源”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寓意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只有去掉表面的浮华和喧嚣,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后两句“岩扉不掩自多事,溪鸟无声亦断魂”则通过岩扉和溪鸟的意象,暗示了世事的纷扰和内心的宁静,岩扉不掩,自找麻烦,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溪鸟无声,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哀愁之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内心的坚守,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出诗人可能是在山林间隐居时,面对自然景象心生感悟而创作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寓意的提炼,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禅意和超脱精神,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崇尚简约的文化风尚。

就是对这首古诗的完整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