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我虽无友不如己,却恐君思取友端。
道异岂堪同日语,心交不语胜千言。
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共岁年。
莫道人间知己少,此中真意几人传。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王安石虽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根据关键词和题目要求构思而成。)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上,他擅长诗文,风格独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我虽然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但却担心你择友的标准过于苛刻,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怎能与志趣不同的人共语?真正的朋友,即使不言不语,也能胜过千言万语,清风明月是我们的长伴,绿水青山共度岁月年华,不要说人间知己稀少,这其中的真意又有几人能传扬呢?
释义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独特见解,首句“我虽无友不如己”表明作者自信且对友情的态度,但紧接着“却恐君思取友端”则透露出对友人择友标准的担忧,中间两联进一步阐述了真正的友情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尾联则感慨人间知己难寻,真意难传。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择友标准的思考,诗中“道异岂堪同日语”一句,既体现了作者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也暗示了友情中志同道合的重要性,而“心交不语胜千言”则是对真正友情的深刻诠释,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失败、仕途受挫之际,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人情冷暖,作者深感知音难觅,于是借诗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友情的向往,虽然此诗并非王安石真实作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种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