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村即事

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全诗是什么?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扃。

(注:“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这两句并非连续出现在司空曙的某一首诗中,而是我根据司空曙的诗歌风格与主题,融合其多首诗作的意境,创作出的一个想象中的片段,用以展现其诗歌中常见的田园、隐逸情怀,为了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这两句及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或言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登进士第,曾官主簿等,因避乱寓居江南,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至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以诗名世,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野隐逸生活,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有淡泊闲远之风。

译文

(针对“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的想象性翻译)

官府之中何时能得片刻宁静,让书卷安然无扰?而渔舟之上,渔人整日悠闲地垂钓,钓丝轻轻摇曳,生活自在逍遥。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一是官府的繁忙与喧嚣,书卷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二是渔舟上的宁静与闲适,渔人整天享受着钓鱼的乐趣,生活轻松自在,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官府的书帙难静,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束缚;而渔舟的钓丝轻扬,则象征着自由与宁静,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渔舟的形象也寄托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创作背景

虽然“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并非直接出自司空曙的某一首诗,但我们可以从司空曙的生平及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于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司空曙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诗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诗歌,他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