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归
唐·刘长卿
城南城北煖尘飞,伐木相求苦未归。
独坐孤舟寒日暮,故园何处是归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宦海浮沉之感,以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含蓄深沉,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城南城北尘土飞扬,为了寻找木材(或比喻为寻求生计、理想等)而辛苦奔波,至今仍未归来,我独自坐在孤舟上,面对寒冷的落日余晖,心中不禁自问:故乡究竟何时能成为我的归期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城南城北尘土飞扬的景象,以及诗人自己伐木求生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诗中“煖尘飞”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伐木相求苦未归”则揭示了诗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艰辛,最后两句“独坐孤舟寒日暮,故园何处是归期”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城南城北煖尘飞”以尘土飞扬的景象开篇,既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忙,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次句“伐木相求苦未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艰辛,后两句“独坐孤舟寒日暮,故园何处是归期”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刘长卿也不例外,在被贬谪的日子里,他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与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也日益加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伐木求生的艰辛和孤独无依的处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在政治动荡中的苦难与挣扎,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