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唐·贾岛
常恐朝阴至夕曛,好风吹去信多勤。
渡头人语惊鸥鹭,桥畔花飞入暮云。
野寺钟声催客梦,江城鼓角动离魂。
今朝此地成惆怅,回首天涯泪满巾。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曾因冲撞京兆尹刘栖楚,被贬为长江县主簿,贾岛的诗歌创作受到韩愈的影响,风格清峭瘦硬,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负时名,晚年颇达官贵人之门,然无甚显贵,有《贾长江集》。
译文
我常常担心早晨的阴云会持续到傍晚,但幸运的是,好风频频吹送,似乎也在为我勤力传递书信,渡口边人们的谈话声惊起了鸥鹭,桥边的花瓣随风飞入傍晚的云层,野外的寺庙钟声催促着旅人的梦境,江城的鼓角声触动了离别的愁绪,今天我在这个地方感到无比惆怅,回首望向那遥远的天边,泪水已经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首联“常恐朝阴至夕曛,好风吹去信多勤”以天气的变化比喻心情的起伏,同时借好风传递书信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消息的渴望,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渡口、桥畔、野寺、江城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离别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惆怅和泪水,情感真挚动人。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入微,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首联的“常恐”和“多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担忧,又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情于景,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尾联的“惆怅”和“泪满巾”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贾岛在远离家乡和友人的时候所作,他身处异乡,思念之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了这首寄给友人的诗,在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也反映了他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奈,贾岛的诗歌常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这首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