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的解释

诗词原文

浣溪沙·歌席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的解释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

邀入画屏闲共语,一双红烛照孤芳。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尤其擅长小令,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深沉,多描写爱情生活和个人感受,在艺术上造诣颇深,与父亲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译文

在宴席的尊前,我遇见了那位名叫玉箫的歌女,银色的灯光下,她唱了一曲,真是妖娆动人,歌声婉转悠扬之处,她的眉毛先自含笑弯曲,酒喝到半酣时,她的眼神更加狂放不羁,我邀请她进入画屏后的幽静之处,共话衷肠,两支红烛映照着她孤高的芳姿。

释义

小令尊前见玉箫:在宴席上初次见到名叫玉箫的歌女。

银灯一曲太妖娆:在银色的灯光下,她唱了一曲,美丽动人至极。

歌逢袅处眉先妩:歌声悠扬时,她的眉毛先自含笑弯曲,形容其表情随着歌声而变化。

酒半酣时眼更狂:酒意半酣,她的眼神更加奔放不羁。

邀入画屏闲共语:邀请她进入画屏后的私密空间,两人闲谈。

一双红烛照孤芳:两支红烛映照着她孤高的气质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宴会上的邂逅,通过对歌女玉箫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上片通过“小令尊前”、“银灯一曲”等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下片则通过“歌逢袅处”、“酒半酣时”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玉箫的神态和情感变化,尤其是“眉先妩”和“眼更狂”的描写,更是传神地捕捉到了她内心的微妙变化,最后两句,词人邀请玉箫进入画屏后的私密空间,共话衷肠,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晏几道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令他心动的女子,有感而发所作,晏几道一生仕途不顺,但情感生活丰富,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词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浣溪沙·歌席》便是他情感细腻、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体现。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