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春夜感怀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月色溶溶夜未央,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

花前独坐心飘忽,

风外微闻鸟语长。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译文

月色如水,长夜未央,

初次不懂愁滋味,怎会有泪水滑落?每次恍若梦中,却又被那残留的香气唤醒。

独自坐在花前,心思飘忽不定,

微风中隐约传来悠长的鸟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中的复杂情感,首句“月色溶溶夜未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夜晚氛围。“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表达了诗人对愁绪的初次体验和对梦境与现实的混淆感,后两句则通过“花前独坐”和“风外微闻鸟语长”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绪的飘忽。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联以月色和长夜为引子,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初未识愁那得泪”和“每浑疑梦奈余香”两个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愁绪的初次体验和对美好记忆的留恋,颈联和尾联则通过独坐花前和微风中的鸟语,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绪的飘忽,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即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的某个春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一些情感上的波折或人生中的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独自坐在花前,望着月色如水,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对愁绪的初次体验、对美好记忆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创作了这首《春夜感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人生的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