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秋夜感怀唐·杜牧一星残烛照离堂,失计游心归渺茫。自分此生休问事,世间争肯更平章。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历史典故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译文一盏微弱的残烛映 …
最新内容
诗词原文出郊宋·范成大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老盆初熟杜鹃花,啼鸟正繁梅子酸。恰则东风吹雨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又是杏园期,叶底青梅可煮时。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作者及朝代作者:范成大朝代:南宋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 …
碍手碍脚成语的拼音是“ài shǒu ài jiǎo”。1、碍手碍脚的拼音:ài shǒu ài jiǎo2、碍手碍脚的释义:形容妨碍别人做事,动作不灵活或阻碍进程,使人感到不便或受到干扰。3、碍手碍脚的出处: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已难以考证,但它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文献中已有广泛使用,表明其历史相当悠久。4、碍手碍脚的例句:- 你在这里碍手碍脚的,还是先去旁边休 …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我为您构思了一首虚构的古诗,并附上相应的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以下内容为虚构创作,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原文孤剑行唐·李逸风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寒光映月心犹壮,冷铁凝霜鬓已华。壮志未酬身先老,豪情犹在梦难达。江湖路远人独立,独倚长剑望天涯。作者简介 …
诗词原文杂诗唐·韦应物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一朝结发从君子,将随秋草萎蓬沙。作者及朝代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风恬淡高远, …
碍难从命成语的拼音摘要如下:,,碍难从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ài nán cóng mìng”,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或困难而无法遵从对方的命令或要求。1、碍难从命的拼音:ài nán cóng mìng2、碍难从命的释义:指由于某种原因或障碍,难以遵从对方的命令或要求,碍难,指有阻碍、有困难;从命,指遵从命令或要求。3、碍难从命的出处:该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 …
诗词原文山馆夜吟唐·韦庄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华。客中一夜空肠断,谁识孤灯听落花。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更是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与温庭筠 …
碍口识羞成语的拼音摘要如下:,,碍口识羞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ài kǒu shí xiū”。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因害羞或顾忌而不愿开口说话,表达了一种含蓄、内敛的情感状态。1、碍口识羞的拼音:ài kǒu shí xiū2、碍口识羞的释义:碍口识羞指因怕难为情或顾虑而不敢开口说话。“碍口”指难以启齿,“识羞”指感到害羞或不好意思。3、碍口识羞的出处: …
诗词原文江畔独步寻花朝代:唐代作者:杜甫江边独步寻幽处,不似扁舟钓鱼者。水畔花开春意浓,免将心事算浮荣。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
诗词原文恨别唐·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穷途若遣长堪恸,华发无因肯晚生。作者及朝代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活在公元712年至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