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协气浓。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儒宗颂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协气浓。全诗是什么?

清·李文藻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协气浓。

文治武功皆卓越,海内英才尽归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文藻,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朝代:清朝

作者简介

李文藻,字素伯,号南涧,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精通经史子集,尤其在史学和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李文藻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涉及历史典故和人文情怀,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译文

在清朝被朝廷重用的是儒家的宗师,

尤其喜爱桐川地区和谐浓厚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文化治理还是武功建树都极为卓越,

使得天下的英才都纷纷归附追随。

释义

清朝登用是儒宗:指清朝朝廷重用儒家学者,尊崇儒学。

尤喜桐川协气浓:桐川,可能指某一具体地名或泛指文化昌盛之地,协气浓指和谐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治武功皆卓越:形容清朝在文化治理和军事武功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海内英才尽归从:天下的英才都纷纷归附追随,形容清朝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高度赞扬了清朝对儒家学者的重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繁荣和人才汇聚,首句“清朝登用是儒宗”直接点题,突出了清朝对儒学的尊崇和重用,次句“尤喜桐川协气浓”则通过具体地域的文化氛围来进一步烘托出整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后两句“文治武功皆卓越,海内英才尽归从”则是对清朝成就的总结,既展现了清朝在文化治理和军事武功方面的卓越成就,又体现了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赞美和敬仰之情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清朝中期,当时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李文藻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清朝的文化政策和成就深感自豪和敬仰,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清朝重用儒家学者的赞赏和肯定,又展现了对国家文化繁荣和人才汇聚的喜悦和自豪,这首诗也反映了李文藻作为一位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创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