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吾闻此语心凄凄,愿得天子知田农。
(注:虽然“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这两句并非李绅《悯农》系列中的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作为虚构的扩展,以展现一种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减轻田租的呼吁。)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官员、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李绅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疾苦而著称,其《悯农》二首尤为流传广泛,深受后人赞誉。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万颗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却依然饿死。
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农民们却得不到足够的口粮,因此田租应当停止征收。
我听到这些话心里感到十分凄凉,希望天子能够了解农民的艰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耕耘却难以维持生计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两句,直接指出了农民虽然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但自己却依然贫困交加,因此呼吁减轻或免除田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对比农民辛勤劳动与悲惨生活的反差,强烈控诉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也展现了他对改革社会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的迫切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有关,唐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李绅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和诗人,他深感农民的不易和社会的不公,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同情和呼吁,虽然“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这两句是虚构的扩展,但它们却很好地体现了李绅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改革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