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山居杂思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山居日已永,草木情自幽。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风暖花气发,雨余林色收。

逍遥得真趣,何必问尘嚣。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高洁情操。

译文

在山间居住的日子已经很久了,草木的情趣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的生活,我仍然怜悯那些漂泊无定的穴蚁,更加羡慕那些自由翱翔于云端的飞禽,风和日暖时,花香四溢;雨后初晴,林间的色彩更加清新,我在这样的环境中逍遥自得,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哪里还需要去关心尘世的喧嚣呢?

释义

仍怜穴蚁漂:指作者虽然身处山林,但仍对世间那些漂泊无依、生活艰难的小生命(如穴蚁)抱有同情之心。

益羡云禽游: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于天际的飞禽的羡慕之情,象征着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山居日已永,草木情自幽”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清新幽静的基调,颔联“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弱者的同情,也有对自由的渴望,颈联“风暖花气发,雨余林色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进一步烘托了山居生活的惬意与美好,尾联“逍遥得真趣,何必问尘嚣”则直接抒发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中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操,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和价值取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