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唐·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醉中香。
君去春江晚,还愁日暮苍。
云帆渺渺处,烟水淼茫茫。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归鸟赴秦川,行人思故州。
长亭连短亭,别路绕山川。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及第,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擢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集》。
译文
在鲁中的城中,我送别即将返回郑州的鲁使君,他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匹,我在东门为他饯行,九月时节,寒露已至,秋草枯黄,六关(泛指边关)的景象一片萧瑟,我们聆听齐地的歌谣,品味鲁地的美酒,沉醉其中,你即将离去,春江边的暮色已晚,我还担心着日暮时分的苍茫,你的船帆在茫茫云水间渐行渐远,我长久地望着齐鲁的郊野,只见白云悠悠,归鸟飞向秦川,而我这个送行的人却思念着故乡,长亭连着短亭,离别的路绕着山川蜿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鲁使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鲁中秋日的景色,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鲁中秋日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离别时的场景,渲染出离别的氛围,尾联以“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作为结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又通过白云的悠悠飘荡,象征了离别的无尽和思绪的绵长。
在诗中,韩翃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鲁中秋日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离别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韩翃与鲁使君之间的友谊有关,鲁使君即将返回郑州,韩翃在鲁中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以表达离别之情,在唐代,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诗人们常常通过描写离别时的场景和情感,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韩翃的这首诗正是这一题材的优秀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