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三顾是指中国历史上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三次上门拜访隐居在草庐中的诸葛亮,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兴复汉室的故事。这一典故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和对人才的尊重,后来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意指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草庐三顾的释义:
草庐三顾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草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它象征着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草庐三顾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原文描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不顾身份地位,多次亲自前往诸葛亮居住的草庐拜访,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使其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一番事业。
3、草庐三顾的例句:
公司为了聘请到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不惜草庐三顾,最终成功将其纳入麾下。
4、草庐三顾的分解解释:
- 草庐:指用草搭建的简陋房屋,这里特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三顾:指三次拜访,形容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诚意。
5、草庐三顾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草庐三顾常用于形容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和尊重,以及为了达成目的而表现出的极大耐心和诚意,它可以用作谓语、宾语等,表达一种对贤才的尊敬和追求。
6、草庐三顾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招揽贤才,都会效仿刘备草庐三顾的做法,亲自前往贤才的隐居地,表达诚意和尊重,在现代社会,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如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以体现对人才的重视。
7、草庐三顾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礼贤下士(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份去结交)、三请诸葛亮(形容多次邀请或拜访贤才)。
- 反义词:傲慢自大(形容态度高傲,自以为了不起)、拒人于千里之外(形容对人态度傲慢,不愿与人接近)。
草庐三顾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强调了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