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黄石公
唐·汪遵
圮上逢君一径遥,至今捧履无孺子。
空留黄石传佳话,竹杖何曾过圮桥。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昭宗年间,他的诗作多为怀古诗,擅长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作者简介
汪遵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汪遵的怀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也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译文
在圮水桥上遇到你时,那条小路还十分遥远;
至今为止,再也没有人像你那样恭敬地捧着鞋子(指张良为黄石公拾鞋的故事)。
只留下黄石公的传说作为佳话流传于世;
而你手中的竹杖,又何时曾真正走过那座圮桥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讲述张良与黄石公相遇并受教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诗中“至今捧履无孺子”一句,暗指张良之后,再无如此谦逊好学之人;“竹杖何曾过圮桥”则暗示黄石公的神迹已逝,留下的只有传说。
赏析
汪遵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张良与黄石公相遇的传奇故事,通过对比“至今捧履无孺子”与“竹杖何曾过圮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张良谦逊好学的赞美,也有对黄石公神秘莫测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怀古诗来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汪遵的这首诗正是以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为题材,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通过描绘张良的谦逊好学和黄石公的神秘莫测,诗人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对现实社会的期望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