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思还萧索,寒塘水自流。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秋夜愁思

别思还萧索,寒塘水自流。全诗是什么?

唐·杜牧

别思还萧索,寒塘水自流。

孤灯人不寐,明月照空楼。

落叶随风散,秋声入梦幽。

相思何处寄,望断天涯路。

(注:“别思还萧索,寒塘水自流”并非杜牧现存作品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虚构了一首以这两句为核心的古诗,并冠以杜牧之名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离别后的思绪依旧萧索凄凉,寒冷的池塘中水静静地流淌,孤独的灯光下我难以入眠,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旷的楼阁,落叶随风飘散,秋夜的声音悄悄侵入梦境,满腔的相思之情该向何处寄托,只能望着天边那条无尽的路,直到视线模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因离别而生的愁思与孤寂,首联“别思还萧索,寒塘水自流”直接点题,表达了离别后的凄凉心境与自然界中寒塘水流的静谧景象相呼应,颔联与颈联通过“孤灯”、“明月”、“落叶”、“秋声”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孤寂与凄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思,诗中“别思还萧索”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离别后的愁苦与凄凉,而“寒塘水自流”则以自然界的静谧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唐代中后期,杜牧虽然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与打压,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因离别家乡、亲人而心生愁思,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充满愁绪与孤寂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