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南朝梁代诗人吴均的《采桑》,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采桑
南朝·梁 吴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注:吴均的《采桑》原文较长,这里为了对应关键词“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我仅选取了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及前后文进行展示,以保持诗词的连贯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并非吴均所作,而是后人常用来形容春日柳树之句,此处为保持意境,我将其置于前文,但需注意这两句并不属于《采桑》原文。)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好学不倦,颇有文名,曾撰《齐春秋》,梁武帝知其书不实,命他改写,未成而卒,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译文
鸟儿在桑叶间欢快地鸣叫,绿色的桑条柔软而细长,罗敷喜爱蚕桑,她在城南的一角采摘桑叶。
(注:由于原文较长,这里仅翻译了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释义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描绘了春日里桑树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在桑叶间欢快地鸣叫,绿色的桑条柔软细长,充满了生命力。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桑园的景象,通过鸟鸣和绿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鸟儿的鸣叫为静谧的桑园增添了生机,而绿条的柔柔则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柔与美好,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采桑》是吴均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桑园景象和女子采桑情景的诗歌,南朝时期,蚕桑业发达,采桑是女子们的重要劳动之一,吴均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日桑园的美丽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劳动生活,诗中还通过对罗敷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勤劳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