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何期归故主,权奸乃敢坏长城。的释义

诗词原文

《筹边楼》

沙漠何期归故主,权奸乃敢坏长城。的释义

唐·薛涛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楼头第一筹。

象龙唤不应,喧怒悔东游。

却羡鸣鸠去,衔花过别洲。

边头人语喧,碛路白纷纷。

欲暮黄云合,先秋白露团。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沙漠何期归故主,权奸乃敢坏长城。

孤臣惟有梦相寻,举目怆怀泪满襟。

作者及朝代

薛涛,唐代女诗人,生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卒于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时随父宦游四川,后父亡,流落成都,居浣花溪,善歌舞,工诗词,妙笔生花,文采飞扬,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所作诗赋清新婉丽,脍炙人口,流传后世。

作者简介

薛涛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后因美貌与才华被西川节度使韦皋赏识,召入幕府,成为乐伎,她不仅精通音律,更擅长诗词,其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受时人赞誉,薛涛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交往,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在那遥远的沙漠之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故土的主人怀抱;而那些权奸小人,竟敢肆意破坏国家的长城(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释义

“沙漠何期归故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和期盼他们早日回归故土的愿望;“权奸乃敢坏长城”则是对朝中奸臣破坏国家栋梁之才的强烈谴责,整句诗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又揭露了朝中奸臣的罪行。

赏析

这首诗以筹边楼为背景,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和将士们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沙漠何期归故主,权奸乃敢坏长城”两句尤为深刻,既揭示了边疆将士的苦难,又揭露了朝中奸臣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栋梁之才被奸臣破坏的愤慨和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薛涛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薛涛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她虽然身处幕府,但心系国家,对边疆将士的苦难和朝中奸臣的罪行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她在这首诗中借筹边楼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朝中奸臣的强烈谴责,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薛涛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呼声。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