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远作他乡客,满目风尘易倦游。的解释

诗词原文

客中思

春深远作他乡客,满目风尘易倦游。的解释

唐·李中

春深远作他乡客,满目风尘易倦游。

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窗风雨夜悠悠。

作者简介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字有中,号文洁子,江西九江人,南唐升元三年(939年)举进士,曾任淦阳宰、水部郎中,李中一生多任县级小吏,仕途并不显达,但他却善于写诗,且题材广泛,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五律,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感受,抒发仕途失意和客居他乡的愁苦之情,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译文

春天已深,我却远离家乡,成为异乡的客人,眼前满是旅途的尘土与艰辛,让人容易感到疲倦和厌倦,梨花已经全部凋落,意味着春天又将结束,夜晚,破旧的窗户挡不住风雨的侵袭,时间仿佛在这漫长的夜里悠悠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疲惫,以及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首句“春深远作他乡客”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远离家乡的无奈与哀愁;次句“满目风尘易倦游”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后两句“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窗风雨夜悠悠”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漂泊的无奈,首联直接点题,情感真挚,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风尘”和“倦游”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颈联和尾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寓情于景,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是李中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作为一位县级小吏,李中一生多次迁徙,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艰辛与不易,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他深感孤独与疲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春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风雨也触动了诗人的敏感神经,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的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