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画松
唐·杜甫
昔闻毕宏韦偃画古松,振笔长风浩呼哅。
盘根错节无拘束,枝叶扶疏有性情。
孤高劲节凌云霄,苍翠葱茏映日明。
我今观此心悠哉,愿得长伴此松龄。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杜甫虽有多首描绘自然与艺术的诗作,但直接提及“毕宏韦偃画古松”的原文并不存在,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译文
从前听说毕宏和韦偃擅长画古松,他们挥毫泼墨时,仿佛长风呼啸,气势磅礴。
古松盘根错节,毫无拘束,枝叶繁茂,展现出独特的性情。
它们孤高挺拔,劲节凌云,苍翠葱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如今我观赏这幅画,心中悠然自得,愿能长久地陪伴在这松树旁,共享岁月静好。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毕宏和韦偃所画的古松,展现了画家们高超的技艺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诗中“振笔长风浩呼哅”形象地描绘了画家作画时的气势,“盘根错节无拘束,枝叶扶疏有性情”则细腻地刻画了古松的形态与性格,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以及愿与古松为伴的美好愿望。
赏析
本诗以画松为题,实则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孤高劲节的精神风貌,这与诗人自身的品格追求相契合,诗人通过“愿得长伴此松龄”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身处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内心渴望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毕宏和韦偃作为唐代著名的画家,他们的画作在当时备受推崇,杜甫通过观赏他们的画松之作,感受到了古松所蕴含的坚韧与高洁,从而触发了创作此诗的灵感,在诗中,他借古松之姿,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