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调阴阳
唐·吕岩
现身暂佩水苍玉,手调阴阳分太和。
袖里乾坤真广大,壶中日月更蹉跎。
种瓜黄台空悲昔,养虎樊笼可奈何。
归去青山无别事,白云深处有松窝。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形象很好,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据说他游于江湖,经常身带宝剑,随性而为,除暴安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敬仰,后世道教奉吕洞宾为“纯阳祖师”,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又称“吕祖”。
译文
我暂时佩戴着水苍玉现身人间,亲手调和阴阳以达到天地间的和谐,袖中藏着广阔的乾坤世界,壶里装着流逝的日月时光,昔日黄台种瓜的悲剧已成空谈,养虎于樊笼之中又能怎么办呢?我归去青山之中没有别的事情,只在白云深处寻找我的松窝。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情怀,首句“现身暂佩水苍玉”描绘了诗人以某种神圣或超凡的身份出现在世间;次句“手调阴阳分太和”则展示了诗人调和天地阴阳、维护世间和谐的宏大抱负,后两句则转向了对过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色彩和哲学意味,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佩戴水苍玉、调和阴阳的形象,展现了自己超凡脱俗、追求天地和谐的理想,诗人也通过反思黄台种瓜的悲剧和养虎樊笼的无奈,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人以归去青山、寻找松窝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其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思想和哲学意味,这首诗可能是在吕洞宾游历江湖、修行悟道的过程中创作的,在道教文化中,调和阴阳、追求和谐是核心思想之一,吕洞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天地和谐的追求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吕洞宾的修行经历、道教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