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惠风吹瑞草,星光耿耿长庚老。的解释

诗词原文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百粤惠风吹瑞草,星光耿耿长庚老。的解释

清·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苍穹。

长堤老柳和烟拂,百粤惠风吹瑞草。

暮色苍茫千嶂合,星光耿耿长庚老。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舟立晚风。

作者简介

谭敬昭,清代文学家、诗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初至中期,他的作品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译文

江面上青山连绵,山外映照着晚霞的红光,远处的帆船如同点点星辰点缀在广阔的天空中,长长的堤岸上,老柳树与烟雾交织在一起轻轻摇曳,百粤之地(今广东一带)的惠风轻拂过吉祥的草木,暮色渐渐笼罩,群山重重叠叠地合在一起,天空中明亮的金星(长庚星)闪烁着苍老的光芒,想要知道我心中无限的伤春之情,全都蕴含在停泊的舟船和晚风中站立的我身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粤秀峰晚望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青山、红霞、远帆、长堤、老柳、惠风、暮色、星光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晚景图,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春意消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入微,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首联和颔联通过青山、红霞、远帆、长堤、老柳等意象,展现了粤秀峰晚望的壮丽景色;颈联则以暮色、星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情,将诗人的伤春之情融入停舟立晚风的情境中,使全诗情感更加饱满。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江上青山山外红”与“暮色苍茫千嶂合”之间的对比,以及“长庚老”对时光流逝的象征,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一次粤秀峰晚望经历有关,在清代,文人墨客常喜欢游历山水,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进行创作,谭敬昭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友人一同登上粤秀峰,在晚望时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时光流逝的哀愁,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人也可能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无限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