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萸肥含味远,菊瘦著花疎”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重阳后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几复看人眼,
只有南山似旧家。
冷艳清香受露滋,
倾城争唱菊花词。
萸肥含味远,
菊瘦著花疎。
淡荡秋光客路长,
兰桡桂棹泛天香。
西湖花好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共觞。
(注: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关键句所在的段落单独列出,原诗中可能还有其他段落,但关键句在此段中。)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译文
(针对关键句部分)
茱萸果实饱满,蕴含着深远的味道;菊花虽然瘦弱,但花朵稀疏而雅致。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重阳节后,茱萸与菊花的不同风貌,茱萸果实肥硕,味道醇厚,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深远;而菊花虽然枝条瘦弱,但花朵依然稀疏而美丽,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茱萸与菊花的不同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茱萸的肥硕与菊花的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又寓意了人生的不同境遇,诗人以物喻人,表达了对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精神的赞美,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重阳节后,面对自然景物有感而发所作,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以祈求健康长寿,诗人在此诗中并未直接描绘重阳节的热闹场景,而是选择了重阳节后,茱萸与菊花的不同风貌作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这可能与诗人自身的仕途坎坷、人生经历有关,使得他在面对自然景物时,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通过描绘茱萸与菊花的不同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寓意了人生的不同境遇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