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赴南赣道中

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的意思及出处

明·王阳明

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

为问樵夫路,何如渔父津?

浮云看世事,流水写吾真。

却喜孤舟夜,芦花伴月新。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阳明(王守仁)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其诗文也独具特色,常寓哲理于其中,展现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译文

我远赴南赣接到军令,心中深感愧对北山(隐逸之地)的诗文。

试问樵夫前方的道路,与渔父指引的渡口相比又如何呢?

世事如浮云般变幻莫测,唯有流水能映照出我的本真。

却喜这孤舟独行的夜晚,芦花与新月相伴,显得格外清新。

释义

遥趋南赣檄:指王阳明接到朝廷的命令,远赴南赣(今江西赣州一带)平定叛乱。

深愧北山文:北山文通常指隐逸之士的诗文,王阳明以此表达自己对不能继续隐居著书,而需投身军旅的愧疚之情。

为问樵夫路:向樵夫打听道路,象征对世俗生活的探索。

何如渔父津:与渔父的渡口相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浮云看世事:世事如浮云,变幻无常,难以捉摸。

流水写吾真:流水则象征着永恒和真实,能够映照出人的本性。

赏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在赴南赣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即将投身军旅的复杂情感,首联“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直接点明了主题,既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又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怀念,颔联通过向樵夫和渔父问路,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自由生活的思考,颈联“浮云看世事,流水写吾真”以浮云和流水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本真的追求,尾联则以孤舟、芦花、新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艰难旅途中的一丝慰藉。

创作背景

王阳明在明正德年间,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声名显赫,但在此之前,他也曾有过一段隐居著书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接到朝廷命令,远赴南赣平定叛乱途中所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涯,王阳明心中既有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也有对隐逸生活的怀念和不舍,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