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浙道中
唐·罗隐
乱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
水阔云低处,烟深树密村。
渔舟依岸静,客棹入鸥群。
日暮乡心起,惟余落日曛。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但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讽刺诗和咏史诗,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罗隐的作品在晚唐文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四周群山青翠环绕,江浙两地的道路在此分岔,水面宽阔,云彩低垂,烟雾缭绕中隐藏着树木茂密的村庄,渔舟静静地停靠在岸边,客船驶入鸥鸟群中,夕阳西下,勾起了我浓浓的思乡之情,只剩下那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浙地区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乱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点明了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水乡的宁静与和谐,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浙地区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乱山青四合”一句,用“乱”字形容山的形态,既表现了山势的起伏多变,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而“江浙路中分”则明确了地理位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水阔云低”、“烟深树密”、“渔舟依岸”、“客棹入鸥群”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美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水乡之中,尾联“日暮乡心起,惟余落日曛”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全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罗隐在游历江浙地区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游历四方,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在江浙地区,他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所吸引,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