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雨后湖景》
宋·陆游
雨水添新涨,陂湖没旧痕。
岸花飞尽絮,汀草长余根。
云影闲相照,蛙声闹自喧。
幽人方独坐,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南唐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译文
雨水不断增添着湖泊的新水位,使得原本湖岸的痕迹都被淹没,岸边的花儿已经飞尽了花絮,只剩下汀洲上的草儿还长着余根,云影悠闲地映照在湖面上,蛙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而我这位幽居之人正独自坐着,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首联“雨水添新涨,陂湖没旧痕”直接描绘了雨后湖泊水位上涨的景象,雨水使得湖泊的水位不断上升,以至于淹没了原本湖岸的痕迹,颔联“岸花飞尽絮,汀草长余根”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湖岸的景象,花儿已经凋谢,花絮飞尽,但汀洲上的草儿依然顽强地生长着,颈联“云影闲相照,蛙声闹自喧”通过云影和蛙声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湖面的宁静与喧嚣并存,尾联“幽人方独坐,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坐在湖边,将心事寄托给沙鸥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湖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湖泊的宁静与喧嚣、生机与凋零,诗人以“雨水添新涨,陂湖没旧痕”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随后,诗人通过“岸花飞尽絮,汀草长余根”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雨后湖岸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凋零,又展现了生命的顽强,颈联“云影闲相照,蛙声闹自喧”则通过云影和蛙声的对比,展现了雨后湖面的宁静与喧嚣并存,使得全诗更加生动有趣,尾联“幽人方独坐,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将心事寄托给沙鸥,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偏安一隅和北伐的失败,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可能是在陆游晚年隐居期间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独自坐在湖边,看着雨后的湖景,心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湖景,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又寄托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沉情怀和孤独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