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的释义

诗词原文

忆庐山

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的释义

唐·李中

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

夜深风露凄凄月,天际烟霞缥缈庐。

岩瀑飞鸣悬素练,松风萧瑟奏清瑜。

他年若遂归田计,乞取庐山作隐庐。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淦阳宰,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译文

多年来攀登五岳的梦想已成空幻,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常常怀念着那匡庐(庐山的别称),夜深人静时,风露交加,月色凄清,遥远的天边,烟霞缭绕,隐约可见庐山的轮廓,山岩间的瀑布如同悬挂的白练,轰鸣飞泻;松林间风声萧瑟,宛如弹奏着清雅的乐章,将来如果有机会归隐田园,我定要乞求一片庐山之地,作为我隐居的庐舍。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切怀念与向往之情,首句“五岳年来梦已虚”说明诗人虽有攀登五岳之志,但未能如愿;次句“凭君犹自忆匡庐”则直接点出对庐山的怀念,后四句通过描绘庐山的夜景与自然风光,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魅力,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庐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忆庐山”为题,通过对比五岳与庐山,突出了诗人对庐山的独特情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风露”、“烟霞”、“岩瀑”、“松风”,营造出一种清幽、缥缈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庐山的山水之间,诗人通过“夜深风露凄凄月”等句,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才得以入仕,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转而向往自然与归隐生活,庐山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隐居,李中可能也曾游历过庐山,对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晚年时写下了这首《忆庐山》来表达对庐山的怀念与向往之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