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汉家借寇吏正闲,到喜秋城罢严柝”,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唐·韦庄
……
汉家借寇吏正闲,到喜秋城罢严柝。
……
(注:由于《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是一首长诗,这里只展示了包含关键词的两句,其余部分略去。)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士族名门,早年曾游历江南,后入蜀为官,曾任前蜀宰相,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汉朝的官员(寇准)被朝廷借调(或重用),现在他的属吏们正处于空闲状态;到了秋天,这座城池的守备也放松了,夜晚的巡逻和警戒(严柝)也停止了。
(注:这里的“寇”并非实指寇准,而是泛指被朝廷重用的官员,因“借寇”一词常用于形容朝廷重用贤臣,由于诗句出自长诗,这里的翻译结合了上下文进行了适当的意译。)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朝廷重用贤臣后,地方官员得以闲暇,城池的守备也因此放松的情景,通过这一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朝廷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朝廷重用贤臣后带来的积极影响,诗人通过“吏正闲”和“罢严柝”两个细节,展现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韦庄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是一首长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这首长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借“汉家借寇吏正闲,到喜秋城罢严柝”的描绘,表达了对朝廷重用贤臣、实现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
韦庄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中的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朝廷重用贤臣后带来的积极影响,还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