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人虽委蜕,幼妇独留碑。的解释

诗词原文

畸人墓

畸人虽委蜕,幼妇独留碑。的解释

唐·李商隐

畸人虽委蜕,幼妇独留碑。

千载空祠在,孤魂何处归?

荒苔侵古砌,蔓草上荒扉。

回首苍茫地,伤心泪满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畸人虽然已经离世(委蜕指蝉蜕壳,比喻人死亡),但幼妇(可能指畸人的妻子或某位女性)却独自为他留下了墓碑,千年的时光流逝,空荡荡的祠堂依然存在,但畸人的孤魂又归向何方呢?荒凉的青苔侵蚀着古老的台阶,蔓草爬上了荒废的门扉,回首这片苍茫之地,心中满是伤心,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畸人墓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畸人虽已离世,但留下的墓碑和祠堂却成了后人凭吊的所在,逝者的灵魂却无处安放,只能在这荒凉之地徘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悲伤和对生命的思考融入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畸人墓地的荒凉与逝者灵魂的孤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氛围,如荒苔、蔓草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委蜕”、“孤魂”等词语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无确切的记载,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李商隐在游历某地时,偶然间发现了这座畸人墓,触景生情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人通过对畸人墓地的描绘和凭吊,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人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索。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