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战城南》,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
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杀人如麻不见血,
骨如霜雪凝为山。
暗闻歌吹声,
知是近长安。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官军半夜血战来,
平明军中收遗骸。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去年在桑干河源头打仗,今年转战到了葱河河畔,战士们洗兵器血染黄河水,牧马在天山时雪地里是青草,万里长征战士们历尽了艰辛,三军将士都已经变得衰老,匈奴把杀人当作耕田种地,汉朝的土地上只见白骨和黄沙,秦汉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如今边关仍然烽火连天,烽火连绵不断,征战没有停歇的时候,战士们野外格斗而死,战马悲鸣向天哀号,乌鸦老鹰啄食人的肠子,衔着飞上枯树枝,士卒的尸体遍布荒野,将军们空自劳碌,才知道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才使用它,杀人众多血流成河,白骨堆积如山,隐隐听到阵阵歌声,知道是靠近长安,从前长城一带曾有过一场大战,都说那时战士们意气高昂,黄尘弥漫遮天蔽日,白骨杂乱堆积如山,官军半夜时分血战而来,天明时分在军营中收殓尸骸。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士兵们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战争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战争的惨烈和士兵们的悲惨命运得到了深刻的展现,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朝时期的边疆战争有关,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经常爆发战争,士兵们为了保卫国家而浴血奋战,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悲惨命运却往往被统治者所忽视,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们的同情,同时也对统治者的无能和残暴进行了批判。
是对《战城南》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