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早雁》,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注:此两句为根据关键词推测的类似意境描述,实际并未直接出现在原诗中,但以下分析将围绕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出众,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

金河秋季过半时胡人拉开猎弓,惊飞北塞鸿雁,四散哀鸣。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中。

应该知道北方胡骑正纷纷掳掠,岂能随着春风一一回归江东?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惊飞四散的鸿雁,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乱的忧虑和对流离失所者的深切同情,诗中“金河秋半虏弦开”描绘了边疆战乱的场景,“云外惊飞四散哀”则形象地表现了鸿雁的惊恐与悲哀,后几句则通过孤雁的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早雁为象征,深刻地反映了晚唐时期的边疆战乱和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鸿雁的惊恐与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等句,不仅描绘了鸿雁的孤独与凄凉,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边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深感忧虑,他通过描写惊飞四散的鸿雁,寄托了自己对边疆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这两句并未直接出现在原诗中,但整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与这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是相似的,都反映了晚唐时期的边疆战乱和社会动荡,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