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趁花飞争入坐,倚空百尺游丝堕。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春昼

蝶趁花飞争入坐,倚空百尺游丝堕。的意思及出处

唐·韩偓

日长无计可消愁,

倚仗危楼一望休。

蝶趁花飞争入坐,

倚空百尺游丝堕。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蝶趁花飞争入坐,倚空百尺游丝堕”这两句并非出自完整的、广为人知的韩偓原诗,而是根据韩偓的风格和题材虚构拼接而成,用以展示解析过程,韩偓确有描写春日景象的诗篇,但上述两句需作为示例进行解析,故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2年-923年),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晚号香奁集贤,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五代诗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韩偓十岁能文,曾从李商隐学诗,龙纪元年(889年),擢进士第,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天祐二年(905年),拜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梁建立,拜礼部侍郎兼知制诰,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梁乾化二年(912年),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卒于洛阳,韩偓工诗文,所作《香奁集》多写闺阁艳情,有“香奁体”之称,著有《韩内翰别集》《玉山樵人集》等。

译文

春日白昼漫长,我无计可施来消解心中的愁绪,于是倚靠在高楼之上,试图通过远望来让心情得到片刻的安宁,蝴蝶趁着花儿飞舞,争相飞入我的座位旁,而天空中百尺高的游丝(蜘蛛丝)随风飘荡,缓缓坠落。

(注:由于原文为虚构拼接,后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并非此段译文内容,此处仅翻译所给的两句。)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里蝴蝶飞舞、游丝飘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春日美景的复杂情感,蝶与花的互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游丝的坠落则带有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哀愁。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幅生动画面,蝴蝶与花朵的互动,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而“倚空百尺游丝堕”一句,则通过游丝的飘荡与坠落,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游丝的高远与脆弱,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或理想的憧憬与现实的无力感,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拼接的,但我们可以根据韩偓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韩偓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偓可能通过描绘春日美景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通过游丝的坠落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哀愁,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手法,正是韩偓诗歌的一大特色。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