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休嫌小隐邻城市,心远由来地自偏。
(注:原诗中“休嫌小隐邻城市,心远由来地自偏”两句并非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将其融合于诗尾,以展现完整意境,这是基于题目设定的一种创意性重构,非原诗原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等诗以刺时事,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几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五律铸字炼句,刻意求工,以奇僻为特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紧挨,一条荒草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不要嫌弃这幽居太偏远,只要内心宁静,即使身处城市,也能感受到偏远之地的宁静与自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周围环境,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诗中“闲居少邻并”描绘了隐居之地的清幽,“草径入荒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而幽静的氛围,后四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暂去还来此,休嫌小隐邻城市,心远由来地自偏”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描绘隐居之地的清幽和宁静,以及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特别是最后两句“休嫌小隐邻城市,心远由来地自偏”,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隐逸生活的真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也启示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坎坷,但他酷爱写诗,曾把“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等前人佳句写在屋壁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字字看来皆是血,句句看来皆是泪,对作品的遣词造句和意境创造,都力求新奇,为时人所推重,这首诗《题李凝幽居》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种表达,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和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