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年余力的释义

残年余力指的是一个人到了晚年或者某个阶段的末期,仍然拥有的剩余精力或能力。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虽然年事已高或处于某种境遇的末期,但仍有意愿和能力去做出一些贡献或完成某些任务的人。

1、残年余力的释义

残年余力的释义

残年余力指的是一个人到了晚年或生命末期,虽然身体机能可能有所衰退,但仍保留有一定的精力和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它强调的是尽管年老体衰,但仍愿意并有能力为社会、家庭或个人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残年余力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献,最早可见于《列子·汤问》中的“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里,“以残年余力”用来形容愚公虽年老但仍坚持移山的行为。

3、残年余力的例句

他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仍以残年余力在社区里义务教授书法,传承中华文化。

4、残年余力的分解解释

- “残年”:指晚年,生命接近终点的时期。

- “余力”:指剩余的精力或能力。

5、残年余力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老年人虽已年迈,但仍愿意并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或完成某些任务,带有一种积极、不屈不挠的精神,它常用于赞美老年人的奉献精神和乐观态度。

6、残年余力的示例

张大爷退休后,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用残年余力在社区里开设了免费的书法班,教孩子们写字,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7、残年余力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老当益壮、宝刀未老,都形容老年人精力旺盛,仍有作为。

- 反义词:风烛残年、老态龙钟,前者形容人到了晚年,身体衰弱,随时可能死亡;后者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样子,这两个成语都带有一种消极、衰弱的意味,与“残年余力”的积极态度形成对比。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