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塞曲
唐·李益
咫尺阴山接越台,夕阳吹角打围来。
秋高马肥弓力劲,虏骑闻之应胆摧。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6年-约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自幼聪敏好学,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边塞诗著称,风格豪放,情感深沉,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益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实际情况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译文
阴山与越台相距不远,夕阳下号角声声,将士们正在围猎,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弓箭强劲,敌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应该胆寒心惊。
释义
咫尺阴山接越台:形容边疆地域辽阔,阴山与越台(泛指南方边疆)虽远,但在诗人的笔下却仿佛近在咫尺。
夕阳吹角打围来:夕阳时分,号角声起,将士们开始围猎,展现出边塞生活的紧张与热烈。
秋高马肥弓力劲:秋天是马匹肥壮、弓箭强劲的季节,暗示着将士们战斗力的强盛。
虏骑闻之应胆摧:敌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应该会感到胆寒,表现出对唐军威势的敬畏。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将士们围猎的场景,展现了他们英勇无畏、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首句“咫尺阴山接越台”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边疆地域的辽阔和将士们守卫边疆的决心,次句“夕阳吹角打围来”则通过夕阳、号角、围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唐军的强大和敌人的胆寒,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事频发的时期,李益作为一位边塞诗人,对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战斗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形象,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