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势俯岩隈,雕轩映水开。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岩居僧

面势俯岩隈,雕轩映水开。上一句是什么?

宋·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面势俯岩隈,雕轩映水开”并未直接出现在赵师秀的这首诗中,但根据古典诗词的意象与风格,以下解析将围绕赵师秀的这首《岩居僧》进行,以展现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意境与特色。)

作者及朝代

作者:赵师秀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四灵派”,开创了南宋诗坛的“江湖派”,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抒发闲适淡泊之情。

译文

石门在岩石层间开启,整天很少有人攀登,一只寒鸟掠过枯树,几朵野花摇曳在翠绿的藤蔓间,用冰下之水煎茶,点燃佛前的香火,我也是逃避名利的人,为何不能像这位僧人一样呢?

释义

此诗描绘了岩居僧人的生活环境与心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的超脱与宁静,石门、寒木、翠藤、冰下水、佛前灯等元素,共同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寂静的氛围。

赏析

赵师秀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岩居僧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开扉在石层”一句,直接点出僧人居住环境的险峻与幽静;“尽日少人登”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与世隔绝,接下来的“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两句,以动衬静,通过鸟儿的飞翔与花儿的摇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而“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与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赵师秀选择了逃避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通过描绘岩居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