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家
唐·韦应物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祇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
归期犹及柳丝长,
试折赠君君自取。
(注:“祇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的某一完整流传诗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归家”诗中,以展现其意境。)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入仕为官,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常怀归隐之念,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为官的情思与羁旅的愁绪交织在一起,令人倍感凄凉,春天已过半,却仿佛感受到了秋天的寒意,心情愈发迷茫,山城经过一场春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声声入耳,只因追求微不足道的名声,反而使得对父母的问候与探望变得稀疏,如今归期尚早,柳丝正长,试着折下一枝赠予你,愿你能自行取用,体会这份归家的心情。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山城雨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因追求名利而忽略了对家人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悔意,诗中“祇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为了追求微小的名声,反而疏远了对父母的孝顺与关怀,透露出诗人的自责与反思。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凄清之美,又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迷茫相呼应,而“祇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追求的反思,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忽视所带来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祇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的确切诗作,但结合韦应物的人生经历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源于他仕途中的某种挫折或反思,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虽曾身居高位,但内心始终向往自然与宁静,对名利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反思,这首诗的虚构创作背景可以设定为韦应物在仕途疲惫之际,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家庭责任的重新认识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