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临水尽开门,俨如鸡犬声相喧。的释义

诗词原文

江村

人家临水尽开门,俨如鸡犬声相喧。的释义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人家临水尽开门,俨如鸡犬声相喧。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堂上飞来飞去的燕子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水中鸥鸟也愿意和我亲近,老妻正在用纸画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鱼钩,家家户户都临水而居,打开大门就能看到门前水波荡漾,仿佛能听到鸡犬相闻的热闹声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江村中的宁静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江村夏日的宁静与和谐,首联写江村的环境,清江环绕,长夏幽静,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颔联通过堂上燕子的自由飞翔和水中鸥鸟的亲近,进一步渲染了江村的宁静与和谐,颈联则转向家庭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尾联“人家临水尽开门,俨如鸡犬声相喧”则通过家家户户临水而居、鸡犬相闻的热闹场景,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对比,更加凸显了江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成都时所作,当时,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建起草堂,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惜和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深刻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