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绘事抒怀》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飘扬天趣入三昧,点染意象争锱铢。
墨海翻腾惊风雨,笔端挥洒见功夫。
山川草木皆生意,花鸟鱼虫尽画图。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自然的妙趣如同飘扬的天意,深入艺术的最高境界(三昧),在描绘物象时,对细节的刻画与表现争分夺秒,毫不含糊,在墨海中翻腾,如同惊起风雨,笔端挥洒间尽显深厚功底,山川草木都充满了生机,花鸟鱼虫都化作了美丽的图画,不向人间争名夺利,只愿留下清新的气息充满天地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郑板桥在绘画创作中的心境与追求,他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对细节的刻画也极为精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如同在墨海中翻腾,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他的画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也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只愿留下清气的高洁情操。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对自己绘画艺术的深刻总结与抒发,首句“飘扬天趣入三昧”便点明了他的艺术追求——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次句“点染意象争锱铢”则展现了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彰显了他的艺术追求和人格魅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的时期,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又具有反传统的倾向,在绘画艺术上,他追求自然天成、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反对矫揉造作、堆砌辞藻的作风,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艺术追求下,对自己绘画艺术的深刻总结与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他高洁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