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白居易
宦途虽得志,身事却多违。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仕至二千石,富贵有足乐。
闲居养性情,淡泊心自若。
不问世间事,但求心中适。
清风明月夜,把酒对花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虽然仕途顺利,官至二千石的高位,但个人的生活却多有不如意,为官的心情和羁旅的思绪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凄凉,春天已过半,但心中的感受却如同秋天般萧瑟,山城刚下过雨,百花都已凋零,榕树叶落满了庭院,黄莺在枝头胡乱啼叫。
虽然官位显赫,富贵有余,但我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闲居养性,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关心世间的纷扰,只追求内心的舒适,在清风明月的夜晚,把酒赏花,享受生活的美好。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仕途的顺利与个人生活的不如意,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虽然仕途得意,但内心却感到凄凉和迷茫,中间四句描绘了山城雨后的凄凉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后四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富贵名利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仕途与闲居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仕至二千石,富贵有足乐”与“闲居养性情,淡泊心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舒适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意境,山城雨后的凄凉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在晚年时期,他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舒适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生活方式的多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