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上一句是什么?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创作融入)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

仙踪难觅人已去,空余白云绕山流。

(注:由于直接包含关键词“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的完整诗句并非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我根据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进行了合理的创作融入,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试,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贾岛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长于五言律诗,题材窄狭,多写荒凉枯寂之境,凄苦情味很浓,有《贾长江集》。

译文

(原诗部分)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部分)

因此我特意前往箕山寻找许由,那里的山林泉水远离尘世,自然清幽。

但仙人的踪迹难以寻觅,他已经离去,只留下白云在山间缭绕流淌。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诗人向童子询问隐者去向的情景,表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特点,附加句则融入了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许由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其隐居之地的清幽景色的赞美。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诗人通过询问童子的简单对话,巧妙地勾勒出了隐者神秘莫测的形象,附加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将诗人的寻访之旅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清幽之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因此他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崇敬之情,而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寻访隐士的过程中,受到箕山清幽景色的启发,而融入了自己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