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卧龙吟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千古风流忆孔明,老龙高卧志存身。
三分天下筹谋定,六出祁山壮志沉。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虽包含大量诗词,但此诗为根据题目要求虚构之作,用以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实际《三国演义》原文中并无此诗全篇。)
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他的作品中常蕴含着对忠孝节义的颂扬,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深刻描绘。
译文
千百年来,人们怀念着诸葛孔明的风采,他如同一条老龙,虽然隐居山林,但心中却怀揣着宏大的志向,他策划并确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六出祁山北伐,虽然壮志未酬,但他的智慧与勇气令人敬仰,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间就让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他写下的《出师表》真挚感人,名垂青史,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怀念,首句“千古风流忆孔明”点明主题,强调诸葛亮在历史长河中的卓越地位,次句“老龙高卧志存身”用比喻手法,形容诸葛亮虽隐居隆中,但心怀天下,接下来的两句分别讲述了诸葛亮三分天下之计与六出祁山的北伐壮举,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两句则通过《出师表》这一具体作品,赞扬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文采,并发出“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慨,表达了对诸葛亮无人能及的敬仰。
赏析
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概括与描绘,展现了其作为一代智者的风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典故,如“老龙高卧”、“羽扇纶巾”等,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形象的理解,诗人通过对诸葛亮事迹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的颂扬,体现了罗贯中作品的一贯风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其创作背景与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的动机有关,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罗贯中可能希望通过创作这样一首诗,来颂扬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勇于担当、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以此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描绘诸葛亮的形象,罗贯中也表达了对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