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碍日常疑雨,鸟道穿云欲上天。的解释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送僧归太白山》,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松林碍日常疑雨,鸟道穿云欲上天。的解释

诗词原文

《送僧归太白山》

唐·贾岛

坚握拄杖横担锡,心在莲峰第几尖。

万里水天常自急,一峰云日又相淹。

寒光出匣鸣鞘里,雪色当炉煮石盐。

松林碍日常疑雨,鸟道穿云欲上天。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建立所谓“贾岛佛”,形成晚唐著名诗派之一,唐末张为著《诗人主客图》,以贾岛为“清奇雅正”之升堂七人之一。

译文

你坚定地握着拄杖,横担着锡杖,心中向往着太白山那高耸入云的峰顶,万里水天之间,水流总是那么急促,而山峰上的云日又时常被雾气笼罩,你从剑鞘中抽出闪着寒光的宝剑,在炉火旁用雪水煮着石盐,松林茂密,遮天蔽日,让人时常怀疑是否在下雨;而那条通往山顶的鸟道,则穿云破雾,仿佛要直通天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归隐太白山的情景,通过对其行装、心境、路途以及所遇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太白山的壮丽景色和僧人的高远志向。“松林碍日常疑雨,鸟道穿云欲上天”两句尤为生动,既表现了太白山的自然之美,又暗含了僧人的超凡脱俗和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送僧归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太白山的自然美景和僧人的内心世界,首联写僧人手持拄杖、锡杖,心怀高远的志向;颔联通过“万里水天”和“一峰云日”的对比,表现了太白山的广阔和神秘;颈联则以“寒光出匣”和“雪色当炉”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坚韧和清苦;尾联“松林碍日常疑雨,鸟道穿云欲上天”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现了太白山的自然之美,又暗含了僧人的高远志向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人称“苦吟诗人”,这首诗可能是贾岛在送别一位友人或弟子归隐太白山时所作,太白山作为道教圣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隐居,贾岛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或弟子的祝福和敬仰之情,又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作为一位苦吟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