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卜夜吟
唐·韦庄
卜昼未卜夜,不过能救半。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起义军颇多诋毁之词,表现了消极避乱的思想,其词作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致哀婉动人,风格清新明朗。
译文
原计划只占卜白天(的活动),没有占卜夜晚(的安排),这样也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姑且先饮下这美酒,趁着月光在高台上醉倒吧。
释义
“卜昼未卜夜”意指原本只计划了白天的活动,没有考虑到夜晚的安排,暗示了生活的某种不确定性或临时起意的态度。“不过能救半”则表达了这种计划的不完整性,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或满足部分需求。“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则是对前述不确定性的一种洒脱应对,即不如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美酒与月色,沉醉于高台之上。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典型风格,即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享受,诗中通过“卜昼未卜夜”的设定,巧妙地引出了对人生不确定性的感慨,而“不过能救半”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确定性和无奈,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消极情绪中,而是转而以“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豁达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这种从无奈到洒脱的转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魅力,也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带有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一种暂时忘却烦恼、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来表达对现实困境的逃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在面对生活不确定性和困境时,所展现出的豁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