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斜日坐隅占鵩鸟,浑天丸发验铜龙”,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赋得鸡》,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赋得鸡
唐·李商隐
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
长翘频扫阵,利距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方丛。
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奋迅生前意,翱翔死后踪。
细装斯羽翮,点注百花丛。
红蹙霜眉敛,黄迷翠彩重。
斜日坐隅占鵩鸟,浑天丸发验铜龙。
符谶合时焚鹊印,关河宁处掷鸿钟。
惆怅前山日又斜,西归方驾各天涯。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两句及其前后文)
在寒食节这天,东郊的道路上,人们竞相用草笼捕捉鸡,鸡的花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芥羽在风中摇曳生姿,它们勇敢地面对敌人,先鸣叫的显得气势雄壮,夕阳西下时,我坐在角落观察着鵩鸟(象征不祥之兆的鸟),同时用浑天仪(古代天文仪器)的丸子来检验铜龙(古代计时器)的时间。
释义
这两句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时观察鸡斗的场景,并通过“斜日坐隅占鵩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遭遇不祥之兆的忧虑,而“浑天丸发验铜龙”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精确把握和对天文的浓厚兴趣。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鸡斗的激烈场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斜日坐隅占鵩鸟”一句,以鵩鸟象征不祥,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而“浑天丸发验铜龙”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天文知识的精通和对时间的敏感,这两句诗不仅富有象征意义,而且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他也通过描绘鸡斗的场景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生命的热爱,在诗中,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天文、占卜等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和象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斜日坐隅占鵩鸟,浑天丸发验铜龙”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并不是核心部分,但它们却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成为了这首诗中的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