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入天台客路长,江云野树思茫茫。的解释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送僧归天台》,全诗原文如下:

望入天台客路长,江云野树思茫茫。的解释

送僧归天台

唐 贾岛

望入天台客路长,江云野树思茫茫。

山前夜雨暗胡雁,水畔秋花照海郎。

昨日寻幽上四溟,又随征雁过潇湘。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未央。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远望天台山的路是那么漫长,江边的云彩和原野上的树木让人思绪茫茫,山前的夜雨让胡雁的身影变得昏暗,水边的秋花映照出海郎的容颜,昨天我为了寻找幽静之地登上了四溟山,今天又随着南飞的大雁经过了潇湘水,我想要寻求四位老友一同住宿,但在寒冷的波光中划船,夜色还未到尽头。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归天台山的情景,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天台山美景的向往。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诗中“望入天台客路长,江云野树思茫茫”两句,以远望天台山的视角开篇,既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又通过“客路长”和“思茫茫”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切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山前的夜雨、水畔的秋花等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天台山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个人经历有关,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更是被贬为长江主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而天台山作为道教圣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贾岛在送别友人归天台山的时刻,可能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篇,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贾岛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