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祈雨
宋·陆游
嘉谷如焚燎,苍生岂乐哉!
云霓漫作态,风伯一何乖。
从此雨旸时,秋成更冀焉。
愿言均此泽,四海共安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庄稼像被大火焚烧一样焦枯,百姓怎么能快乐呢?云彩和霓虹只是徒然地摆出姿态,风神是多么的不听话啊,希望从此以后雨水能够按时降下,秋天的收成更加值得期待,我衷心希望这样的恩泽能够均匀分布,让四海之内都能共享安宁和平的水域。
释义
诗中描述了因干旱导致的庄稼枯萎,百姓生活困苦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云霓和风伯(风神)的不合作,表达了对自然不公的无奈与不满,但随后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未来雨水适时、丰收有望的期盼,并希望这份恩泽能惠及天下,带来普遍的安宁与和平。
赏析
这首诗以祈雨为主题,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忧民情怀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前半部分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干旱给农作物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情感真挚而深沉,后半部分则转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内外交困、战乱频仍的时代,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困苦,作为一位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爱国诗人,陆游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验和同情,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某次严重干旱期间,陆游目睹了百姓因缺水而遭受的苦难,心中充满忧虑和同情,于是写下这首诗,既是对自然力量的祈求,也是对朝廷和社会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困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