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观田家

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全诗是什么?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原诗中“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并非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单独列出并融入整首诗中,以便进行解析,这两句可能需要根据诗意进行适当的位置调整或情境构建,以符合整首诗的韵律和意境。)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反映民生疾苦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突出“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部分)

细雨蒙蒙,滋润着万物,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虫豸,宣告着耕种季节的开始,农家从此再无闲暇,纷纷投入到繁忙的春耕之中,青壮年男子都在田野里劳作,家中的场院和菜园也得到了妥善的打理,他们归来时天色已晚,便在西涧边饮水喂牛,虽然饥饿劳累,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因为春雨的滋润而满心欢喜,仓库里并没有多少余粮,徭役却还未停止,想到自己不事耕作却能享受俸禄,心中不禁感到惭愧,去年粮食价格飞涨,但今年已经降低了七钱,作为官员,我享受着三百石的俸禄,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我内心充满了愧疚,整天都难以忘怀。

释义

“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这两句诗描述了去年粮食价格高涨,而今年已经有所下降的情况,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粮食价格,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经济的波动,也隐含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展现了农民在耕种季节的繁忙与劳累。“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粮食价格的波动,更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粮食价格,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任地方官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亲眼目睹了农民在耕种季节的辛勤付出和生活的艰辛,深感同情,他也对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感到愤慨,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应物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描绘田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人呼吁社会关注农民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