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欲具袍笏拜,当作到氏奇礓看。的释义

诗词原文

怪石

摩挲欲具袍笏拜,当作到氏奇礓看。的释义

宋·苏轼

此石似拳勇,谁令出天关。

雷霆恐劈碎,风雨欲吹残。

摩挲欲具袍笏拜,当作到氏奇礓看。

人间有此异,何忍弃之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译文

这块石头形状如同勇士握拳,不知是谁让它从天门中出来的,雷霆似乎要将它劈碎,风雨也想要将它吹残,我抚摸着它,想要穿上官服手持笏板来参拜,把它当作到氏所见的奇礓石来看待,人世间有这样的奇异之物,怎么忍心将它丢弃在山中呢?

释义

拳勇:形容石头形状如同勇士握拳。

天关:天门,此处比喻石头的来历不凡。

袍笏:古代官员的服饰和手持的笏板,此处表示对石头的尊敬。

到氏奇礓:到氏,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曾见过奇礓石;奇礓,一种奇异的石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头的形状和所处的环境,通过“雷霆恐劈碎,风雨欲吹残”等句,展现了石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不凡之处,而“摩挲欲具袍笏拜,当作到氏奇礓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崇敬之情,将其视为珍宝,不愿让它被埋没于山野之中,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山水时,看到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而有感而发,苏轼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许多诗词作品都描绘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这首诗正是他在游览过程中,被这块形状奇特的石头所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赞美自然奇观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