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石大夫祠
宋·范成大
七百年来掩尘土,石与大夫俱氏古。
祠前碑折松欹斜,借问此谁为呵护。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则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七百年的时间里,这里被尘土所掩埋,石头与大夫的姓氏一样古老,祠堂前的石碑已经断裂,松树也长得歪歪斜斜,请问这是谁在守护着这片地方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石大夫祠的古老与荒凉,首句“七百年来掩尘土”点明了祠堂的悠久历史,以及长时间被尘土所覆盖的现状,次句“石与大夫俱氏古”则进一步强调了石头与大夫姓氏的古老,暗示了祠堂的深厚文化底蕴,后两句“祠前碑折松欹斜,借问此谁为呵护”则通过描绘祠堂前的石碑断裂、松树歪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祠堂现状的关切与忧虑,同时也隐含了对守护者的询问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大夫祠的古老与荒凉,诗人通过对祠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巧妙地传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状的忧虑,首句“七百年来掩尘土”以时间的长河为背景,突出了祠堂的悠久历史;次句“石与大夫俱氏古”则以姓氏的古老为线索,进一步强调了祠堂的文化底蕴,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祠堂前的石碑断裂、松树歪斜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祠堂现状的关切与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关怀与忧虑。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南宋时期曾游历多地,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对石大夫祠这一古迹的所见所感进行创作的,通过对祠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状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守护者的期待与呼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范成大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